月经是怎样形成的?

月经指女子周期性子宫出血的生理现象。28-30天为一个周期,每次持续3-5天。人类是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的。人类胎儿生长发育的地方是母亲的生殖器官–子宫。为了使新生命能在子宫中"着床"生长,子宫的内膜必须周期性地发生变化。进入青春期的女孩,卵巢开始分泌两种荷尔蒙,即雌激素和黄体酮,刺激子宫内膜产生变化。这种变化分为三个时期。

  (1)增殖期。卵巢在未产生成熟的卵子之前,便开始分泌雌激素,刺激子宫内膜增厚。

  (2)分泌期。当卵巢内的一个卵泡成熟破裂而排出卵子后,卵泡本身变成黄体,它分泌的黄体酮使子宫内膜继续增厚和充血,以备接受及滋养受精卵之用。因这段时期子宫内膜的分泌腺延长,并满载养液,故称为分泌期。

  (3)行经期。如果卵子在排出后未能受精,黄体会慢慢萎缩。这时候,卵巢只能分泌小量的雌激素和黄体酮,使子宫内膜不能维持现状而剥落,血液与破碎的粘膜由子宫腔经阴道排出,这便是"月经"。这种经血排流有规律性,一股每月一次,故称"月经"。月经对子宫内膜的脱落起着清扫的作用。

此条目发表在 未分类 分类目录,贴了 标签。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。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被标记为 *

*

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trike> <strong>